内容预览
在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中,李季兰以“女中诗豪”之名跻身中唐文坛,却因时代桎梏与性别枷锁,沦为权力倾轧的牺牲品。这位六岁能诗、一生困于情海的才女,其人生轨迹恰似一面棱镜,折射出盛唐气象下女性文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突围。 一、诗才惊世:被父权阉割的童年 李季兰(713-784年)本名李冶,字季兰,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其幼年显露的文学天赋,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异化为命运的诅咒。六岁时作《蔷薇》诗: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”,以“架却”谐音“嫁却”,暗喻待嫁女子心绪纷乱。其父身为地方幕僚,却将女儿的诗性觉醒视为洪水猛兽,断言“此女子将来富有文章,然必为失行妇人”,遂将其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。这种....省略内容更精彩
会员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