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鉴战争逻辑开启创业之路
- ⚡ 吾爱站长日志口令:27470【返回】
下载链接:
在投身创业之前,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商业传记,诸如公司史、创始人与经理人自传等。我深信这些书籍为后续的商业之路提供了一定的助力。然而,随着创业进程不断深入,我遭遇了无数复杂至极、荒诞离奇又混乱不堪的局面。此时我发觉,那些商业书籍已难以给我带来新的启发。于是,我将目光转向了战争类书籍,期望从中探寻到通用的底层逻辑。
常言“商场如战场”,可此“商战”并非新闻里那种抢公章、派卧底等戏剧性情节,而是真枪实弹、针锋相对的激烈对抗。以商业运作类比战争:打造出优质产品好比组建一支骁勇善战的野战部队;投入重金做广告,仿佛是向着竞争对手的核心区域发起猛烈进攻,毕竟多获取一个流量,对手就相应减少一个;产品成为爆款,销量数以千计甚至上万,如同赢得一场重大战役,成功开辟新的市场领域。倘若把商业活动和战争紧密相连,深入研究如何在战争中取胜,思考几个普通人怎样一步步发展为一支劲旅,最终占领广阔市场,这对创业的价值难以估量。
创业初期,就像在战争开局时,只拥有一根棒、一条狗,甚至没有帮手,或仅一两个人。这时,适宜的战争形态与策略非游击战莫属。
游击战应以小博大,追求用最小成本,甚至零成本创造收益。秉持“没有枪没有炮,敌人给我们造”的理念,能借则借、能租则租、能蹭就蹭,优先选择二手物品,降低成本投入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局势不利即刻撤退,灵活寻找战机,快速尝试并纠错,不受固定形式的束缚,核心目标就是盈利;一旦发现无法实现盈利,果断转向新方向。
在游击战争中要注重磨炼战术,提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。团队成员需不断演练各种战术和技能,从而更好地配合。再者,游击战充满不确定性,时常面临失败、溃退、被打散等困境,缺乏安全感、稳定性以及补给。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,创业者能锻炼出抗压与乐观的良好心态。
创业起步阶段,多数人都是普通创业者(资金雄厚者可忽略),资源与资金匮乏,此时就应采用游击战策略。举例来说,一些擅长写案子的创业者,通过帮客户做咨询获取报酬;有人凭借撰写简历、授课或设计稿件等方式赚取收益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,在创业伊始至关重要。借助这些 “小游击战”,创业者能敏锐地察觉到商业机遇,积累一定资金,逐步壮大团队力量。
单纯依靠游击战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与扩张。因为游击队抗风险能力较弱,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团队失败。因此,开展游击战要明确目标——建立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。
拥有根据地,就意味着有了人员支持、稳定的物资保障、可靠的后方、稳定收入来源,进而可以组建更强大的队伍,获取更大的收益。在创业领域,“根据地”并非简单指租赁办公室,而是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营收以及商业闭环。
起初通过做案子、授课或写简历等游击战形式获取的收入往往不稳定,难以支撑事业的长远发展。只有与客户签订长期合作合同,或是自主经营店铺取得稳定收益,才能算得上建立了真正的根据地。当有了稳定收入,创业者便能安心发展,不用担心业务的持续性。不仅能够招募全职员工,组建稳定团队,还可将利润投入生产与扩张环节,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
仅热衷于游击战,却忽视建立根据地这一关键目标的团队,最终往往会走向没落。随着有限的市场资源逐步消耗殆尽,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,最终难免分崩离析。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创业者早期单打独斗时业绩尚可,但后续却因客户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。
成功建立根据地后,并非就能高枕无忧,创业者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——反围剿战争,而这里的“围剿”涵盖诸多方面:大环境变化,如遭遇疫情或经济下行,原本稳定的营收受到冲击;平台政策与策略调整,例如账号遭遇限流、封禁,业务受限;市场热点转换,原有品类热度减退;供应链问题突发,无法保障货物供应或产品质量下滑等。
通常在根据地刚成型时,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不会贸然扩张,而是保持观望,先应对可能出现的“围剿”。待成功应对几场挑战后,再考虑稳健地扩张根据地。可多数人在建立根据地后贸然行动,结果因无法抵御多重“围剿”而创业失败。
创业者还需要重视根据地的建设工作,包括团队整合,从游击队式的松散结构向正规化团队转变。同时,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,约束成员行为,提升团队纪律性与专业性。另外,需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,通过拜访优质客户,建立稳固的合作,提升客户忠诚度;还要构建完整的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,确保根据地得以稳定、有序地运营发展。
完成这些基础性建设后,按照战争逻辑,接下来就是扩大根据地,对应到创业实践就是逐步提升销售额。无论是拓展市场空间还是提高营收,都应采取渐进式策略,稳步推进小幅度增长。这是因为初期的根据地相对脆弱,供应链、资金、产品、运营和流量等环节存在诸多未知风险,稍有不慎就可能在扩张中遭遇挫折。
在这一过程中,创业者要持续积累实践经验(尝试错误),探寻有效的业务推广方法(推广战术),挖掘有潜力的产品或项目(如同发现潜力部队),为后续更大规模的市场竞争做充分准备。
在残酷的商业战场上,“进攻是最好的防御”。仅仅固守根据地并非长久之计,竞争对手随时可能发起攻击。如果总是被动防御,不仅消耗自身资源,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所以在积累了一定进攻经验和策略后,创业者需要组建一支“野战部队”来保障业务的健康发展。
“野战部队”在创业中,对应就是一个或多个爆款产品、一套成熟有效的营销战术以及一笔用于关键战役的专项资金。野战部队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企业不断突破营收目标、拓展市场空间。以此为基础,商业的发展逻辑可以继续深化扩展,例如制定并推进阶段性目标,开拓第二增长点等等。实践证明,商业发展与战争逻辑通常是高度契合的。
在创业过程中,普通人常犯的错误用战争思维来度量的话也具有相似的特征。
很多创业者缺乏打游击战的能力,害怕失败,一旦遭遇挫折就选择放弃,这并非正确的创业态度。游击战的精髓就在于屡败屡战,在失败中积累经验、锤炼意志,最终实现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转变。不少成功实现东山再起的企业家,都经历过游击战的艰苦磨砺,对他们而言,“死亡、失败与重生”是创业路上常见的挑战。
有些创业者误解了“根据地”的含义,误以为租赁豪华办公室、装修完备就是成功建立了根据地。然而他们忽视了寻找稳定营收来源这一关键核心,将大量资金耗费在非必要的事务上,却未能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,最终导致创业失利。
一些创业者在刚奠定根据地基础后就盲目进行大规模扩张,由于缺乏充分准备和完善规划,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各类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,最终导致创业失败。另外,扩张过程中如果缺乏核心竞争力(爆款产品、优质服务等),单纯依靠高额广告投入拉动销售额,不仅成本效益低下,而且市场占有率也难以稳固。
无可否认,战争和创业都充满了未知与风险,九死一生是普遍状态。多数创业者在游击战阶段就因各种因素折戟沉沙,还有一部分人虽艰难建立根据地,但却要每日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,勉强维持运营。当我们深入观察战争历史,便能感受到其中无数优秀将领为了胜利在游击战、反围剿、创建根据地等各个阶段付出的艰辛努力。相比之下,创业过程中的日常困难在历经生死考验的战争面前,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。
从战争思维中汲取创新创业的智慧力量,才能不断调整策略,在起伏跌宕的创业道路上稳步前行,实现自己的人生和商业价值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