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餐馆的艰难真相
- ⚡ 吾爱站长日志口令:27567【返回】
下载链接:
如果你突然失业,决定不再求职,而是回老家创业,你会做什么呢?不少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想到开餐馆或便利店,毕竟它们看似相对“容易”。就拿开餐馆来说,租个店面、招几个员工、采购些食材,似乎就能顺利开业了。
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这两年,这种现象更为明显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回老家开个饭店”,觉得这是条创业捷径。然而,当你真正想要“做好”一个餐饮品牌时,面临的难度会超出外行人的想象。这并不是危言耸听,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深入探讨。
## 食材采购:与掺假的艰难博弈
餐饮行业的“难”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呢?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给出了四个看似简单的要点:安全、好吃、新鲜、服务好。可千万别小瞧这四点,真正做到“做好”绝非易事,而且在餐饮行业里,“做好”需要时刻保持警惕,不能有丝毫懈怠。
就拿掺假问题来说,花椒、羊肉、毛肚、菠菜这类常见食材,采购渠道很多,普通采购轻而易举。即便是想要优质食材,肯花钱也能买到。但随着对食材要求的提高,掺假问题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。
以花椒为例,巴奴选用的四川茂县花椒,虽价格高于普通花椒,但炒制火锅底料时的独特口感,是其他花椒无法企及的。然而,采购花椒时,小包装检验容易,但大规模采购时,比如上千斤的花椒,若里面掺入 150 斤便宜、品质差的花椒,几乎很难分辨。
羊肉也是一个典型例子,过去内蒙古大多是天然放养羊,现在饲料羊比例逐渐增多。屠宰后的天然羊和饲料羊在外观上几乎无差异,只有品尝才能分辨。所以,羊贩子会将饲料羊混入天然羊中出售。
面对这种情况,巴奴起初采取“多抽查,多派人盯着”的方法,可效果并不理想。因为优质食材价格高,“掺假”背后利益巨大,靠监督很难杜绝。最终,巴奴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:深入源头,筛选符合价值观的、能长期合作的供应商,并建立超长期的利益绑定。
为确保羊肉品质,巴奴绕过羊贩子,通过内蒙古当地合作社直接向牧民订购天然羊;对于花椒,一方面通过供应商大会传达理念,另一方面进行事后追责,一旦发现不诚信供应商,立即更换。同时,考虑到农牧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大,在牧民遭遇天灾或花椒减产时,巴奴会给予补贴或提高收购价格,保障供应商利益。通过价值观筛选和利益绑定,巴奴才让掺假问题得到有效抑制。由此可见,食材采购看似简单的性价比问题,若想做好,实则是一个复杂的项目管理问题,要与人性的幽暗面抗衡,其难度不言而喻。
## 食材新鲜:多行业融合的高难度挑战
新鲜食材是做好餐饮的关键因素之一,在日常生活中,自己做饭保证新鲜并不困难。但餐饮行业就大不相同了。过去在火锅店,人们对时令蔬菜、冻肉和冻丸子习以为常,鲜品却极为少见。因为实现食材鲜品化,需要投入大量成本,以及具备强大的研发与供应链管理能力。
巴奴对食材新鲜度的追求令人赞叹。招牌菜“井水黄豆芽”,运用活体水培技术生长在带小孔的小筐里,上菜时连同小筐一起端给顾客,顾客自己将豆芽“摘下来”涮火锅,吃到的是 10 秒钟前刚采摘的新鲜豆芽。
还有“鲜鸭血”,巴奴在屠宰场收集鸭血后,运输到另一个车间处理,再通过全程 0 - 4°冷链直接发货到门店。这种鲜鸭血和常见的熟鸭血口感截然不同,更加鲜美。不过,在研发初期,由于国内缺乏相关行业标准和有资质的生产厂家,鲜鸭血这道菜曾被监管部门下架。后来,巴奴凭借中央厨房管理经验,帮助供应商完善卫生标准,推动申请许可证,才让这道菜得到各方认可。
让食材“新鲜”,表面上是库存管理问题,实际上涉及农业、工业、研发等众多领域。要想在这个环节做到极致,必须深入产业源头,运用前沿技术,这其中的艰难险阻,只有亲身经历才可知晓。
## 中央厨房:烧钱与价值观的双重考验
巴奴之所以能在食材新鲜度和品质稳定性上表现出色,关键在于中央厨房。目前,巴奴在全国设有 4 座中央厨房,通过它们向全国门店统一配送食材。由于巴奴主打鲜品食材,保质期短,比如鲜鸭血保质期仅 3 天,这意味着从鸭子屠宰到端上餐桌,全程不能超过 3 天,留给门店的销售时间通常只有 1 天。为确保新鲜度,巴奴才强制要求“一天一配”,通过这种方式倒逼门店摸清运营规律,精准预估需求量。
与其他餐饮品牌相比,巴奴中央厨房投资额巨大。一般餐饮业一家中央厨房投资额在 1000 万人民币左右,而巴奴在郑州的中央厨房却投入 1.5 亿人民币,达到 15 倍的差距。这是因为打造高标准的中央厨房,需要在食材采购、研发人员、质量管理流程等方面大量投入资金。这也引出一个问题,对于一个一百多家门店出头的品牌,为何把资金重点投入到中央厨房建设,而非门店扩张?这就要涉及到老板的决心——“老板真的想”。
“老板真的想”意味着老板内心坚定认为这件事必须做好,不能有丝毫马虎。不仅自己认同,还要让公司上下、所有供应商都认同,并将这一价值观传递给顾客,接受顾客监督。例如,杜中兵检查产品时,会关注豆芽长度是否一致,因为活体水培豆芽直到上桌还在生长,根过长会影响顾客用餐体验。这看似吹毛求疵的要求,背后体现的是对品质的执着。从这个角度看,中央厨房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烧钱和价值观的问题,没有坚定的决心和持续的投入,很难把这件事做好。
## 特色定位:探索差异化战略的曲折之路
在巴奴的品牌定位过程中,海底捞是一个绕不开的参照。2008 年左右,在河南安阳经营多年的巴奴,希望将火锅店开到郑州。杜中兵带团队考察时,被海底捞的服务深深震撼,随后便开始全方位学习海底捞。送免费水果、送皮筋眼镜布、舞面等服务项目一应俱全,几乎学了个遍。
然而,经过几年实践,杜中兵发现海底捞的优势难以复制。此时,通过与消费者深入访谈,一位顾客的话点醒了他:来巴奴是因为菌汤好喝、毛肚好吃,而非服务好。在咨询顾问的协助下,巴奴将“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,菌汤和毛肚才是”这句话挂在门头上。起初,杜中兵还有顾虑,担心会影响顾客。但事实证明,这一举措效果显著,品牌不仅受到消费者欢迎,团队也明确了自身价值和努力方向。
如今我们知道,这一战略就是商业理论中的“差异化战略”。不过,巴奴的战略并非事前精心设计,而是在经营多年后才梳理总结得出。这反映出在实际经营中,找准自身特色定位并非易事,需要不断从客户利益出发反思和调整,远比想象中困难。
## 服务管理:以心换心的学问
虽说巴奴强调服务不是特色,但服务质量也不容忽视。杜中兵认为,餐饮服务行业情况复杂,单靠流程和规范难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。比如,遇到心情不好的顾客、调皮捣蛋的孩子或是要求免单的老顾客,员工该如何处理?这些问题千变万化,没有固定清单可参照。一个服务不佳的员工,很容易把顾客赶走。
因此,巴奴主张“用爱激发爱、用责任创造信任”,通过真心对待员工,让员工发自内心地服务顾客。以员工餐为例,巴奴每家门店都有专门厨师为员工做餐,食材与顾客相同,均从中央厨房配送。而且,员工可对厨师打分,若有 10%的员工不满意,总部就会考虑换厨师。这体现了巴奴对员工的重视,将做员工餐的厨师视为管理者,用厨艺凝聚员工的心。
餐饮行业管理看似是单纯的管理学问题,但实际上是“心理学”问题。员工直接接触消费者,工作中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,无法通过管理过程来解决问题,只能从人心层面入手,激发员工的善意和责任感,才能提供优质服务。
和杜中兵聊完后,不得不感慨,餐饮行业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。每一个看似容易的环节,背后都隐藏着诸多复杂难题。开一家普通夫妻饭馆,或许勉强可行,但要打造一个真正优秀的餐饮品牌,需要勇气和智慧。看似容易的行业背后,其实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坚持与挑战 。餐饮行业如此,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?那么,你认为开餐馆还有哪些难度是文中未提及的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。